> 新闻中心
    > 服务平台
  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动态   
终于!地平线车规级AI芯片上车,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AI界"前装量产第一芯"
发布者:lipeishan    时间:2020/3/13    点击:6809

   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。

智能汽车到底长什么样?提出概念公司很多,但拿出量产车的公司很少。

现在,长安汽车率先给出了答案。

3月5日晚间,长安直播发布新车型长安UNI-T,定位为“未来科技量产者”,与长安其他系列产品相比,整体造型看起来更加科幻前卫。

但其更大的变化还在于它可以实现的功能,已经超出了传统汽车范畴:不仅能全方位实现车内场景化感知,还可以基于感知结果,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的智能推荐、智能车控等服务。

车不再只是一个交通工具,而是一个有“温度”的伙伴。

让这一切变成现实,离不开它的“芯”——中国首款车规级AI芯片地平线征程二代。

这使长安UNI-T成为首款搭载国产人工智能芯片的智能汽车,而且也使它走在了世界前列,成为全球首款智能人机交互SUV。

智能汽车如何智能?

借助直播,长安汽车全球设计总监陈政演示了长安UNI-T的智能功能。

在行车时,它能够根据驾驶者视线注视,自动亮起车辆中控屏,来提供更加贴心的驾驶体验。

不仅如此,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谭本宏在媒体互动环节时透露,长安UNI-T也能接收车内语音数据,并自动进行“贴心”调整。

在“察觉”车内乘客有人接打电话的时候,它会主动调低车内音乐的音量,以免造成干扰。

汽车就像有了“自主意识”,不需要任何操作,就能根据车内的情况,自动进行调整。

而且,不仅仅只有主动服务,还有很多“被动”服务,比如通过语音来拍照的功能:

但被动服务之后,就变成了“主动服务”——拍照完成之后,还能自动识别用户年龄、性别、表情,增加趣味标签,并将照片上传到车载系统云端,方便手机下载和分享。

总之就是一句话:能不动口,就不用动口,能不动手,就不用动手。

这样车内空间,通常被称为智能驾驶舱,在长安UNI-T上,由长安智能院和地平线联合开发的NPU计算平台驱动,能够基于不同的场景信息,实现车内多模态交互。

它不仅能接收视觉感知数据(比如注视亮屏),也能够接收语音数据(比如发现打电话自动降低音量),还可以深度融合视觉、语音多种感知数据,实现车内多模态交互(比如语音拍照),从而实现从交互对象、交互方式到交互逻辑的升级,让“察言观色”的主动式交互成为现实。

但想要实现车内多模态交互并不容易,除了有效的AI算法加持之外,还需要有强大的算力提供支撑。

这里,就是地平线征程二代发挥作用的地方。

首款国产车规级AI芯片的第一次前装落地

地平线征程二代,是长安与地平线联合开发的智能驾驶舱NPU计算平台的核心计算单元。

2019年8月,地平线正式推出征程二代,并宣布其通过汽车电子可靠性标准AEC-Q100认证。

这意味着,征程二代成为了国内首款车规级AI芯片,而且还是能够量产、性能不输国际巨头Mobileye产品的那种。

据地平线介绍,征程二代搭载其自主研发的计算架构BPU2.0(Brain Processing Unit),可提供超过4 TOPS的等效算力,典型功耗仅2瓦,配合高效的算法,每TOPS的算力可以处理的帧数可达同等算力GPU的10倍以上。

征程二代不仅能处理多类AI任务,还能对多类目标进行实时检测和精准识别,满足语音识别、眼球跟踪等智能人机交互的功能需求,赋能汽车智能化。

但从芯片的这些能力来看,搭载征程二代的智能汽车还有更多的想象空间。

此外,基于征程二代,地平线还与合作伙伴联合打造了高级驾驶辅助系统(ADAS)和驾驶员行为监测系统(DMS),来满足汽车安全需求。

地平线介绍称,在ADAS关键算法指标上如车道线检测、车辆分类检测、测距精度等,数据表现已经达到或超过国际头部企业。

DMS系统更是疲劳拯救者,能够识别驾驶员眨眼和打哈欠的频次,判定疲劳驾驶等级,采用语音提示进行疲劳预警,最大程度保障行车安全。

而在落地方面,地平线更是先行一步。今年6月,长安UNI-T就会量产上市,征程二代将正式成为全球首个上车量产的边缘AI芯片,“前装量产第一芯”名副其实。

虽然这只是地平线和长安的一次合作落地,但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意义不小,其意味着车规级AI芯片的前装量产元年正式到来,同时也代表了自动驾驶核心技术的国产化。

自动驾驶核心技术国产化

与美国相比,中国自动驾驶行业的起步较晚是事实,但其正在迎头赶上,甚至开始弯道超车。

根据北京智能车联产业创新中心发布的《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报告(2019年)》,在北京进行路测的自动驾驶汽车,核心部件正在走向国产化。

这背后当然少不了地平线等公司的努力。今年CES期间,地平线展示出了这样一张生态图:

地平线已经将技术实力蔓延到了全球整个产业链,成为行业底层的赋能者,通过一层层的Tier 1(一级供应商)、自动驾驶公司、车厂,将技术实力灌输到整个产业链中。

同时也在中国本土构建了强大的智能汽车朋友圈:

自动驾驶方案公司里,地平线与领骏科技合作;

速腾聚创和禾赛这两家国产雷达厂商都是地平线的合作伙伴;

物流自动驾驶方面,地平线加入了嬴彻科技主导的干线物流创新中心;

网约车方面,地平线与首汽约车合作,探索AI芯片及算法解决方案的实际应用等等。

此次,地平线征程二代“登上”长安UNI-T,是实现自动驾驶核心技术国产化的重大跨越。地平线成为中国首家、也是目前唯一实现车规级AI芯片前装量产的公司。

今年2月底,美国加州车管局发布《2019年自动驾驶接管报告》,来自中国的自动驾驶公司正在大放异彩,按照平均接管指标全球Top 10中,中国占据4家。

但这并不是中国在自动驾驶领域崛起的全部,在芯片领域、在ADAS和DMS领域,以及自动驾驶落地方面,中国企业都正在与世界一流的汽车零部件厂商展开竞争,同样不容忽视。

中国力量正在抢占技术高地,驱动自动驾驶落地,早已不是一句虚言。

上一条:防控疫情抓生产,中国半导体产量大增
下一条:兆芯与成都锐成芯微建立IP合作,助力国产芯片自主,安全,可控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