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 新闻中心
    > 服务平台
  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动态   
上海IC设计业何以跃居全国第一?
发布者:lipeishan    时间:2021/12/30    点击:16417
摘要:上海造芯史上主要转折点,当属中芯国际在张江的落点。上海市委和市政府的“聚焦张江”的战略,让集成电路成为张江重点聚焦的产业之一。也因这一战略,中芯国际、宏力等大投资也接踵而至。
| 成绩只是结果


最近魏教授的一组数据引起产业关注,上海设计业规模在2021年攀升至1200亿元,同比增长率达到86.9%。这一增长,让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业规模跃升至全国第一。对于在IC制造业本就摘冠的上海,设计业的夺魁更是彰显了其集成电路实力。


我们需从两方面解读“第一”的原因,一方面是此前的第一去哪儿了?一直主打设计产业的深圳,因为一些公司的无法避免的原因,而下滑严重。另一方面,上海的暴增值得我们仔细研究,其离不开整个上海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,设计业的成绩,只不过是结果。本文就将简单的聊一聊,上海的集成电路设计乃至整个产业的优势和原因。


上海半导体的“大、平、龙、制”


虽说上海的集成电路产业甚至可以追溯到1958年,上海半导体厂开始筹建,并将上海无线电技术研究所晶体管研究组及上海晶体厂并入。彼时的集成电路工业初步形成,小规模集成电路可以自主生产。此后的改革开放,集成电路采取技术引进、中外合资方式。


上海造芯史上主要转折点,当属中芯国际在张江的落点。上海市委和市政府的“聚焦张江”的战略,让集成电路成为张江重点聚焦的产业之一。也因这一战略,中芯国际、宏力等大投资也接踵而至。


“现在看,上海集成电路产业非常注重龙头企业,龙头企业是产业集聚的核心,尤其是中芯、华虹、展锐等龙头企业,可以很好等吸引产业链上下游,从而形成集聚效应。”芯谋研究副总监谢瑞峰认为,上海集成电路产业的成熟离不开“大”、“平”、“龙”、“制”企业,尤其张江“半导体三件套”中芯、华虹、展锐,这使得上海有批量孵化半导体产业链企业的能力,是上海产业常春的根本。


这几年,中芯、华虹宏力之类的大型公司、平台公司、龙头公司取得了很大进步,它们的营收屡创新高,产能逐年扩大。其中,中芯先进工艺取得重大突破。已成功量产了14nm先进工艺,并且FinFET衍生技术平台开发也在稳步导入客户,正在实现产品的多样化目标。


业绩方面,过去六年,中芯实现了腾飞。根据年报,2015年中芯营收22.36亿美元,到了2020年营收达到39.07亿美元,这6年来营收接近翻番。今年上半年营收更是达到160.90亿元(约24.92亿美元)。


华虹集团,先进技术从28nm延伸到14nm,从8英寸技术平台拓展到12英寸平台,在IGBT领域,用其成熟的工艺技术支撑起了中国IGBT产业。其中,华虹宏力的营收在刚刚过去的第三季度,达4.515亿美元,同比上升78.5%,环比上升30.4%,是历史表现最佳的一个季度。


设计企业展锐研发出6nm的5G芯片,已经实现芯片平台商用量产。值得关注的是,展锐这两年一直在进行管理变革和市场策略调整,在发展5G的同时看到了全球4G市场的机会。正确的战略预判使展锐在消费电子业务上收获了巨大进步,开始获得荣耀、realme、摩托罗拉、中兴等在内的全球知名品牌的认可,并重返三星智能机供应链,做进VIVO智能手表等,代表了业界对芯片企业产品、质量各方面的认可。


也正是今年第三季度,展锐智能手机芯片的市场份额进入了两位数的大关,达10%。展锐这样的国内顶尖设计公司,是全球为数不多能够提供5G芯片的设计公司之一,也是大陆公开市场的“独苗”了。


据芯谋研究了解,今年展锐在智能手机领域方面的出货以4G为主,在4G芯片资源紧俏的当下,很好的支撑了国内智能手机市场。除了原有的手机芯片这个赛道外,面向工业物联网这个蓝海市场,展锐19年初组建了工业电子业务,另据分析机构数据,在蜂窝物联网芯片市场,高通以37.2%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,展锐以26.8%位列第二,4G Cat 1市场第一。


国家提出各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当下,这样的芯片设计企业可以很好地辐射全国终端产业,对物联网产业链和5G TOB行业应用也起到核心技术的承载和牵引作用。


目前已有数十款搭载展锐5G芯片的5G模组量产商用、超百个行业终端应用案例落地,覆盖智慧医疗、智慧物流、智慧电力、智慧采矿、智慧交通、智能制造、智能园区等领域,持续推动5G在社会经济各领域的规模商用进程。此外,设备方面,中微的自动刻蚀进入台积电的5nm生产线;材料方面,国产光刻胶、大硅片等已经批量供货。这些成就证明了我们做大做强“大、平、龙、制”企业,是能够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,尤其以前被我们忽视了的设备和材料,获得前述关键企业的主动关照后,进入良性发展轨道。


原因解读


除了上文所提及的悠久且深厚的产业积累外,上海半导体产业更有别的地区难以超越的优势。产业链集聚生态,吸引大量公司落户上海。上海的集成电路产业,在经历了近30年中外合资产业培育、本土企业进一步推进产业发展的阶段后,至今已经形成了以张江、临港为核心的产业集群,实现了上游到下游的全覆盖。


以“大、平、龙、制”为基础的企业集群,产业链不仅实力强劲,而且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生态,吸引产业链上下游集聚。类似展锐和中芯的配合,在上海随处可见。


当然,产业链并非封闭,中芯华虹展锐的客户辐射整个产业链。资本活跃,企业和科研有充分的发展和壮大资本。数据显示,截至2020年底,上海集成电路产业累计总投资额为415.34亿美元,其中净增投资额为36.12亿元。全年上海在集成电路科技开发投入经费也超150亿元。


此外,“大基金”有力地支持了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发展。对于初创企业的扶持不仅仅应该局限于资金支持,同时应该关注企业技术的商业化应用,帮助技术成功转化为产品,培育初创企业向独角兽企业成长发展。背靠多家知名高校,人才集聚效益凸显。


对于上海来说,并不缺乏高精尖人才,上海的高校可以为产业提供不断的人才补给。也得益于许多重点企业的发展,上海一直在吸引着全国乃至全球的人才。其他地区想要发展半导体产业,都在为人才问题头疼,而上海具有极大等优势。此外,大型企业也会为本地产业培养人才。


秉承开放合作的态度,引进国外先进技术,也是上海集成电路发展的特点。很多外资企业喜欢将其在中国大陆的总部设在上海,这些外资企业在上海的研发中心,为上海提供的技术源泉和人才输送渠道。得益于开放合作的态度,很多国际公司本土化的第一站会选择上海,一些国际企业的并购,也会选择上海。

上一条:缺货涨价看腻没?不如看看最新芯片行情汇总
下一条:2022年全球半导体行业10大技术趋势
分享到: